1錢等于多少克【其起源可能受日本影響】

下面我們先說一下具體文獻案例,再用歷史文物去佐證一下這個事實。
清末“庚子”龍洋標注的“庫平七錢二分”。至于為何如此標注,是因為一元銀幣與七錢二分等重。
公制: 1斤 = 10兩 = 100錢 1錢 = 5克市制(適用于中國大陸): 1斤 = 500克1斤 = 10兩 = 100錢1錢 = 5克中國舊制(現時只存在于香港): 1斤 = 596.8克1斤 = 16兩 = 160錢1錢 = 3.73克
原香港法例,1884年第廿二條,一分是2/15安士。香港法例規定,一錢等于1/10兩或者十分,1/160司馬斤,即3.77994克。現常用于中藥處方。金銀等貴金屬交易用“金衡錢(macetroy)”,等于“金衡兩”1/10,轉換為十進制等于3.7429克,比普通錢略輕。臺灣、越南1錢相當于3.73克。日本在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所公布的度量衡法中規定1錢為3.75克。
清末很少造“庫平一兩”面值的銀幣。因而一兩銀幣都價值連城,這枚在2020年嘉德春拍出了55萬元的高價。
其實我們在香港所看到的計重單位,還有清朝機制銀元上面標注的單位,都是以“庫平”為衡量標準的。庫平是清政府收征租稅,出納銀兩所用衡量標準,訂立于康熙年間,1908年朝廷的度支部擬訂統一度量制度,規定以庫平為權衡標準。“庫平一兩”為37.301克。
上面的圖片分別展示了“庫平七錢二分”和“庫平一兩”重的清朝時期發行的機制銀幣。其實我們可以用這些歷史文物換算一下。“庫平七錢二分”重26.8克,換算成1錢是,3.72222222克。不過這里有流通磨損,因而最接近的計量單位就是沿襲清朝“庫平”體系下的臺灣。
當然,我們國家16進制改為10進制也費了相當大的力氣,這個我們下篇來談。今天就讓我們來欣賞幾枚清末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制造的精美銀元。想欣賞更多詳見《中國清朝機制銀元大賞》。
天津造幣總廠庫平七錢二分,今年北京嘉德春拍25000元
奉天機器局造一元,雖然未標重量,但也是“庫平七錢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