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豆價格行情預測(今天大豆價格行情走勢圖)

大豆價格“力不從心”,沒有上漲的動力,10月31日最新大豆行情(1)
傳聞大楊樹直屬庫收購大豆不要求蛋白,價格為2.9元/斤左右,市場中聽到這個消息感覺很振奮人心,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大楊樹地區的大豆普遍都蛋白高,平均一天卸載1800~2000噸大豆,不超過一個星期左右差不多就收購任務就完了。
農民老鐵們大家好,今天是10月31日,這些收購的糧,基本都是商品糧入庫,毛糧大豆根本就沒有機會進入,糧點手中的大豆幾乎沒有流入市場,全部賣給直屬庫,也導致大楊樹基層的大豆大幅度的減少,這樣會不會有利于后期的大豆價格上漲尼?
現在東北大豆行情以平穩偏弱的態勢在發展,出貨緩慢,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糧商的利潤點被嚴重的壓縮再壓縮,有的地區甚至是本來本走,沒有辦法,為了維持客戶,也是拼了。沒有辦法,如果不做市場的“搬運工”,早晚都要被市場淘汰,客戶資源也會被“搶”走。
但我們也要注意到,由于東北大豆一直偏弱的狀態,導致價格上開始有了優勢,要貨增多,但是只要稍微漲點價,采購方又開始皺眉搖頭——左右為難,所以糧商也不敢盲目的去收糧。這種擠牙膏的賣糧、收糧方式何時能結束,讓市場慢慢消化吧!
黑龍江東部地區的農民對于當前的大豆價格“力不從心”,主因就是東部地區的運費相對較高,糧商也不敢冒然高價去收購,只能擠壓基層的價格,然后這幾分都花在了運費上,自己也沒有賺到,這就是為什么黑龍江東部地區的大豆價格相對其他地區收購價格低的本質性原因,再疊加銷售不樂觀,自然短期內沒有上漲的動力。
要知道,因為“口罩”的原因,很多貨車司機不愿意冒這個風險去跑長途,能跑的肯定是價格很高,所謂的“有錢能使鬼推磨,人高藝膽大”,他們也要養家糊口的。
進口大豆在市場中貨源稀少1、在山東地區,包括港口,有進口大豆的貨源但是一般人都拿不到。因為豆粕的價格非常高,所以也限制了油廠的采購積極性。
2、到港的貨源也是很少,都在等11~12月份的到港大豆來補充國內市場。11月份的到港量在400噸左右,12月份的到港量800多萬噸左右,而且后期的到港量會陸續地增加。
大豆繼續拍賣11月1日中儲糧網競價銷售國大豆47570噸,生產年限2018、2019、2020,標的綏棱、嫩江、哈爾濱、敦化、大楊樹、舟山。
11月2日中儲糧網購銷雙向競價交易國產大豆24301噸,標的分布:七臺河直屬庫雙河分公司、嫩江直屬庫九三分公司、嫩江直屬庫紅彥分公司、齊齊哈爾直屬庫克東分公司。
11月11日拍賣進口大豆50萬噸,生產年限2019、2020、2021。標的分布: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四川、福建。
10月31日最新大豆價格雞西密山37蛋白毛糧2.65元/斤,38個蛋白2.68~2.7元/斤,;哈爾濱賓縣毛糧38~39個蛋白毛糧2.82~2.83元/斤;齊齊哈爾龍江毛糧2.7~2.75元/斤;佳木斯同江39蛋白塔糧2.92~2.95元/斤;江蘇淮安46個蛋白毛糧3.75元/斤;
河北保定42蛋白凈糧3.1~3.12元/斤;五大連池40蛋白塔糧2.98元/斤;雙鴨山寶清37蛋白毛糧2.7~2.75元/斤;佳木斯富錦毛糧2.7元/斤;黑河北安38個蛋白毛糧2.72元/斤;黑河遜克39個蛋白毛糧2.8~2.85元/斤;阿榮旗毛糧2.65~2.7元/斤;
大豆猛漲1000多元!從不到4000賣到5000元!(2)
大豆猛漲1000多元!從不到4000賣到5000元!曾經,進口大豆占據市場
如今,國產大豆突圍在即
今年黑龍江連續遭遇了三場臺風,很多地方的大豆都出現了倒伏現象,不過巴彥縣福民村關建民種植的大豆品種沒有倒伏,長勢也比較理想。
關建民剝開了幾個豆莢,記者看到,里面的豆子已經變成了金黃色,形狀也在逐漸歸圓的過程中,再過十天左右,隨著水分的進一步降低,豆粒還會進一步變圓。
由于這兩年國家加大了大豆種植補貼力度,關建民去年種了60多畝大豆,平均畝產在360多斤,雖然銷售的價格不理想,地頭價格每斤只有1.6元,但是加上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每畝72.4元,耕地輪作補貼每畝150元,大豆種植者補貼每畝255元,一畝地的毛收入就能達到1000元,刨去租地成本和種植成本,一畝地的純收入也能達到兩三百元。
今年的國產大豆價格在每斤2.5元左右,這比去年大豆收割時的價格每斤上漲了八九毛,所以今年關建民依然種了大豆。
在巴彥縣西集鎮,秋豐農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種植了7000畝不同品種的大豆。由于前期受到臺風的影響,大豆出現了輕微倒伏現象。
合作社負責人楊繼偉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由于大豆的莖稈沒有折斷,營養仍然可以輸送到整棵植株,所以對后期產量的影響不會很大,畝產應該會達到近400斤,這比一家一戶的農民單個種植的大豆畝產平均高四五十斤。
除此之外,秋豐合作社今年還試種了幾十畝大豆新品種。楊繼偉說,大豆畝產400多斤就算高產,現在一畝大豆總的成本是760元,如果大豆的收購價格達到每斤2元以上,再加上大豆補貼,那么種植大豆的效益就會顯現。
02大豆振興
產量品質一個都不能少
2013年,由于受進口大豆的沖擊,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曾經下降到3105萬畝,比2005年的6000多萬畝減少了一半。隨著這幾年國家對國產大豆產業的扶持,黑龍江省的大豆種植面積大幅增加,2019年達到了6419萬畝。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李艷華,素有“金豆娘娘”之稱,這天她正在實驗田里挑選一些長勢好、在臺風中沒有倒伏的大豆植株。因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能夠對大豆的抗病性、抗倒伏性進行檢驗。
李艷華1990年大學畢業后就開始從事大豆育種工作,至今已有30個年頭,先后培育出11個東生系列大豆優質品種,普遍畝產都在400斤以上。而這片大豆的畝產量應該在480斤左右,蛋白含量也會超過40%。這也是國外進口大豆的正常畝產量。
劉宏偉認為,一旦國產大豆的深加工產業鏈拉長,附加值增高,那么自然帶動國產大豆價格的上漲,價格上漲就會帶動更多的農戶種植大豆,那么也會給育種研發、種業公司帶來收益,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科研、推廣、種植、加工良性互動的產業鏈條。
03【半小時觀察】大豆振興:品種創新是關鍵
9月22日,農業農村部表示,近年來,我國加快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抓源頭,推動大豆品種創新。
“十三五”期間,國家每年投入經費3820萬元,支持專家開展大豆遺傳改良、病蟲害防控、栽培、機械化、加工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全國已選育出高油、高蛋白、高產的大豆新品種247個。
國家考慮在“十四五”期間,依托黑龍江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大縣,建設國家級大豆種子生產基地。繼續開展大豆良種聯合攻關,提高國產大豆單產和品質,促進國產大豆競爭力的提升。
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