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銀行(601818)(目標價位5.6元)

光大銀行(601818)
投資要點
基本面穩健扎實的股份行, 經營底子已經夯實
光大銀行盈利能力較同業的差距持續收窄,經營底子夯實,體現在兩大方面:①資負結構改善,息差差距收窄。②資產質量夯實,減值優勢擴大。
繳費平臺與財富管理發力,業績有望超出預期※ 作為國有股份行,市場對光大的印象停留在“穩定”、“中庸”。 我們認為市場對其繳費平臺和財富管理的潛力認知不足,兩大增長極有望驅動業績超預期。光大 1、 繳費平臺: 市場對光大銀行云繳費平臺的優勢和前景認知不足。 我們認為光大作為 25 萬億繳費市場龍頭,顯著受益于市占率快速提升、機制活化開啟。繳費用戶到銀行客戶的價值挖掘空間廣闊。
1)市場: 25 萬億市場規模。 2020 年個人繳費規模約 13 萬億元,企業繳費規模約 12 萬億元,其中企業繳費行為線上化還有較大空間。
2)優勢: 已經形成競爭壁壘。 光大云繳費是國內最大開放繳費平臺,截至 20年底用戶達 5.1 億戶,且近三年用戶數復合增速達 43%。 最重要的是光大云繳費已經形成了規模效應,平臺市占率快速提升, 其他競爭者難以快速模仿超越。
3)催化: 機制活化正在孕育。 2021 年 6 月,云繳費科技公司并入光大銀行,股權關系拉直,與云生活事業部協同更高效,平臺運營更靈活和市場化。
4)價值: 掘金海量繳費用戶。 依托龐大客群,云繳費的變現來源包括: ①直接變現:手續費和活期存款。 2020 年繳費手續費 4.1 億元收入,同比 64%;繳費企業和機構沉淀活期資金。 2020 年日均結算存款 684 億元,同比 70%,假設FTP 定價 3%,對應收入 21 億元。 ②間接變現:渠道引流賦能。 以財富管理為例, 通過加載財富管理業務(包括代銷基金、理財等),將繳費用戶轉化為財富和理財客戶,帶來財富中收。假設光大銀行通過轉化云繳費用戶,月活客戶數增加 600 萬戶,測算可實現財富中收增量約 25 億元,對凈利潤提升約為 3%。展望未來, 平臺有望進一步升級。 從基礎的便民繳費平臺,擴展教育培訓、醫院醫保等跨界場景,再到加載信用卡、理財等金融板塊形成“生活 金融”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拉動海量用戶并且深度挖掘價值。
2、財富管理: 市場對光大銀行財富管理的能力和潛力認知不足。 我們認為光大銀行資管能力強,渠道建設潛力足,管理有望催化財富戰略執行。
1)資管能力強。 ①沿襲創新基因。 在理財行業發展各階段均率先推出創新產品;②業務輕裝上陣。 首家成立理財子的股份行, 2021H1 凈值化比例較 2020A 提升 15pc,提升幅度排名全國性銀行前列。 ③理財能力優異。 光大理財是首批養老理財試點之一;根據普益標準,光大的理財收益能力排名全國性銀行第三。
2) 渠道潛力大。 ①客戶資源豐富, 2021H1 零售客戶 1.3 億戶,股份行中僅次于招行、浦發,并且未來有望受益于云繳費平臺帶來的海量客戶。 ②渠道建設發力,對外完善客戶經營體系, 2020 年將私人銀行升為一級部門, 2021H1 私行客戶同比實現 25%的高增,增速較 2020A 提升 1pc。對內整合集團金融資源,2021H1 財富 E-SBU 貢獻協同中收 18 億,同比 21%;并依托繳費平臺賦能。
3) 管理迎催化。 新任行長付萬軍先生深耕行業 28 年,對銀行經營管理的理解深刻、經驗豐富,有望與李曉鵬董事長強強聯合,催化戰略執行。
輕重資本業務應分部估值,加入重點推薦組合
將輕資本與重資本業務分部估值,測算光大銀行 2020 年合理市值 3275 億,對應 2020 年 PB 0.94x。假設 PB 估值不變,則 2021 年測算合理估值對應股價為6.56 元/股。出于謹慎假設,維持目標價 5.60 元,對應 21 年 PB 0.79x。1)輕資本業務: PEG 估值。 考慮云繳費沉淀存款無需資本投入, 將中收和云繳費對應 FTP 收入視為輕資本收入。財富戰略和云繳費業務發力下,假設 15%的中長期輕資本收入增速,給予 1x PEG 估值,對應 2020 年測算市值 1873 億元。 2)重資本業務: PB 估值。 考慮到結算存款收入納入輕資本業務中,對傳統業務盈利能力進行調整,給予 0.43x PB 估值,對應 2020 年測算市值 1403 億。
盈利預測及估值
光大銀行底子扎實,繳費平臺和財富管理業務發力下,增長可期。預計 21-23 年歸母凈利潤增速 18.2%/14.9%/15.4%,對應 BPS 7.06/7.73/8.52 元。維持目標價5.60 元,對應 21 年 PB 0.79x,現價空間 68%,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失速,不良大幅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