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科技(601778)()

除晶科科技外,整個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板塊近期表現都相當強勢,如天合光能,正泰電器等等。
那么,BIPV為何如此強勢?晶科科技的質地又如何?
BIPV迎政策風口
BIPV板塊近期的政策不斷出臺。
9月1日消息,河南發布600億元光伏屋頂發電計劃,是推動板塊爆發的一大因素。據悉,河南省共有66個縣(市、區)開展屋頂光伏整縣開發試點建設。全部建成后,可有效開發屋頂面積2.4億平方米,建設光伏發電約1500萬千瓦,直接投資約600億元,年發電量可達150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煤炭消費450萬噸,通過電費優惠推動工商業企業降低電費支出約6億元,通過屋頂租金實現群眾增收約12億元。
今年6月23日,為加快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展,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
德邦證券認為,由于整縣推進分布式光伏工作由政府統籌指導,預計需求較為剛性,且在備案、建設、并網方面予以支持,隨著試點工作逐步推廣,有望帶動分布式光伏爆發式發展。
屋頂分布式光伏,具體包括BAPV與BIPV兩種方式。后者在安全性、觀賞性、便捷性和經濟性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高度契合了綠色建筑的發展潮流,有望成為未來建筑光伏的主體。國內各省市不斷推出政策對BIPV進行補貼,支持其發展。
光大證券認為,建筑光伏中BIPV處在起步階段,在雙碳目標、建筑節能及分布式光伏政策下,隨著BIPV標準不斷成熟,中國BIPV市場將快速興起。
根據天風證券測算,BIPV每年潛在屋頂面積包括翻新屋頂 新增屋頂約12.3億平方米,假設光伏板功率為200w/平方米,潛在裝機規模為245 GW。假設BIPV價格為5.5元/w,對應市場空間為1.3萬億元。
民營光伏電站“第一股”
公司是光伏電站運營商,規模處于國內第一梯隊。雖然和央企還有較大差距,但在民企中已屬佼佼者,去年5月晶科科技頭頂 “民營光伏電站第一股”光環上市,股價曾連續11天漲停,人氣很高。
具體業務方面,晶科科技開發、投建各類光伏電站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集中式光伏電站,電量全部銷售給國家電網。另一種是分布式光伏電站,所發電量優先供應給屋頂資源業主外,余量再并入國家電網。這方面的業務剛好和BIPV相契合,這也是公司股價節節攀升的原因之一。
目前整體行業的景氣度持續高漲,2020年光伏新增裝機與消納總量明顯提升,碳減排已成為全球共識,中國力爭實現 2030 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機構預計“十四五”年均新增裝機光伏 80GW,對應 2025 年裝機/電量占比將達到 21%/10%(2020 年為 11%/3%)。
不過,業績方面,似乎并不算太樂觀。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7.81億元,同比增長2.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70億元,同比減少21.55%。
晶科科技認為,凈利潤下降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平價及競價項目陸續并網,補貼項目出售導致的發電業務毛利下降所致。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為0.43,同比增長4.42%;存貨周轉率為7.07,同比下降52.45%。另外公司的三費控制水平在業內明顯較低,管理費用與財務費用占營收之比分別為8.45%和25.83%。從數據看,晶科科技內部運營和管理能力欠佳,某種程度上這可能也是導致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
另外,政府補貼的減少,可能有較大影響。2020年,晶科科技共收到國家電費補貼回款12億元。而2021年,光伏產業正式進入“零補貼”時代,令公司業績承壓。
不過,晶科科技已經開始積極尋求破局,利用自身優勢,增強造血能力。
公司準備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報告期內,公司陸續中標了阿布扎比、西班牙和約旦等海外大型光伏發電項目。財報顯示,晶科科技海外在建和代建光伏電站容量規模約為2.50GW。另外晶科科技與美聯股份、埃頓集團等全球知名企業亦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攜手拓展開發分布式光伏、BIPV市場投資及綜合能源服務等領域大展拳腳。
還有,晶科科技在去年與國際氣體巨頭AirProducts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準備在氫能源產業上開展了長期合作。
結語——
總的來說,目前光伏產業的景氣度才剛開始,隨著平價上網時代的真正到來,光伏發電運營的中長期價值有望逐步顯現。
作為民營光伏電站佼佼者,機構態度樂觀。半年報發布后,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維持晶科科技“增持”評級。
值得一提的是,晶科科技8月25日發布股份回購公告,擬于2021年8月25日至2022年8月19日完成股份回購計劃,回購價格不超過9.20元/股 ,回購總金額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可以看出,對于未來的發展,公司內部亦比較積極